使用紫外老化試驗箱準備前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5-07-22 10:57:05
使用紫外老化試驗箱準備前注意事項
-
樣品規格與數量
-
確保樣品尺寸符合設備樣品架要求(避免過大導致無法放置,或過小導致固定不穩),一般建議每組樣品至少 3 個平行樣,以減少試驗誤差。
-
若樣品為液體(如涂料),需提前在標準試板上均勻涂覆并固化至完全干燥;若為固體(如塑料片、橡膠),需去除表面油污、灰塵等雜質,必要時用無水乙醇清潔,避免污染物影響老化結果。
-
樣品標識與記錄
-
對樣品進行清晰編號(如用耐溶劑 marker 筆標記),記錄初始狀態(如顏色、光澤度、厚度、拉伸強度等),便于試驗后對比分析。
-
若測試樣品有方向性(如紡織品的經緯向),需在樣品上標注方向,確保試驗條件一致。
-
樣品固定方式
-
使用專用樣品夾或支架固定,避免樣品在試驗過程中因溫度變化、冷凝水沖刷而移位或掉落。
-
樣品與燈管的距離需符合標準要求(通常為 50±2mm),且樣品表面需與燈管平行,保證受光均勻。
-
光源系統檢查
-
確認紫外燈管類型(如 UVA-340、UVB-313)是否符合試驗標準(如 ASTM G154、ISO 4892-3),避免用錯燈管導致試驗失效。
-
檢查燈管是否完好:若燈管兩端發黑、發光不均勻或使用時間超過額定壽命(一般 1000-1500 小時),需及時更換,確保紫外強度穩定。
-
用紫外輻照度計校準燈管輸出強度(如 UVA-340 需達到 0.71W/m2@340nm),不符合時通過設備旋鈕或軟件調節。
-
溫濕度與循環系統檢查
-
檢查溫控系統:設定光照階段、冷凝階段的目標溫度(如光照 60℃、冷凝 50℃),提前空箱運行 30 分鐘,確認溫度波動在 ±2℃以內(符合標準要求)。
-
冷凝功能檢查:確保水箱水位充足(避免干燒),冷凝階段箱體內部相對濕度能達到 95% 以上,觀察樣品表面是否形成均勻冷凝水膜。
-
噴淋功能(若有):檢查噴淋頭是否堵塞,水流是否均勻,噴淋壓力是否符合試驗要求(如 ASTM G154 中噴水壓力 0.05-0.2MPa)。
-
機械與安全部件檢查
-
檢查箱門密封條是否完好,避免紫外泄漏和溫度流失;門鎖是否牢固,防止試驗中箱門意外開啟。
-
確認過熱保護、紫外泄漏報警等安全裝置正常(如打開箱門時燈管自動熄滅),設備接地是否良好(防止觸電)。
-
試驗環境要求
-
設備需放置在平整、通風的實驗室地面(遠離熱源、水源及腐蝕性氣體),周圍預留至少 50cm 空間,便于散熱和操作。
-
環境溫度控制在 15-35℃,相對濕度≤85%,避免環境溫濕度劇烈波動影響箱內試驗條件。
-
參數預設與驗證
-
根據試驗標準(如 ASTM、ISO、GB)設置試驗參數:包括光照時間、冷凝時間、循環次數(如 “8h 光照 + 4h 冷凝” 為 1 個循環,共 50 循環)、燈管類型、輻照度等。
-
若為程序控制型設備,需提前錄入參數并模擬運行 1 個循環,確認設備能按預設流程自動切換光照 / 冷凝模式,無卡頓或錯誤。
-
人員防護
-
操作人員需佩戴紫外防護眼鏡(防止角膜損傷)、長袖實驗服和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紫外光導致灼傷)。
-
嚴禁在設備運行時打開箱門觀察,若需緊急取放樣品,需先暫停設備并等待燈管完全熄滅。
-
樣品兼容性確認
-
若測試樣品為揮發性、易燃或腐蝕性材料(如某些溶劑型涂料),需提前確認其是否適合在密閉箱內測試,必要時進行預處理(如揮發去除溶劑),避免發生爆炸或設備腐蝕。
通過以上準備工作,可有效保證紫外老化試驗的準確性、重復性和安全性,減少因操作不當導致的試驗失敗或設備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