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VOC檢測的目的
歐系方法測試的目的主要有4個方面:(1)氣味:VDA270考察汽車內飾材料對人嗅覺感官上的影響;(2)甲醛:VDA275考察汽車內飾材料的甲醛釋放量;(3)總碳:VDA277考察汽車內飾材料釋放的揮發性的有機物總量;(4)霧化:DIN75201考察汽車內飾材料的成霧性對駕駛安全的影響。
車內VOC 主要來源于汽車地毯、儀表板的塑料件、車頂氈、座椅和其他裝飾時使用的膠水等。汽車使用的塑料和橡膠部件、織物、油漆涂料、保溫材料、粘合劑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機溶劑、助劑、添加劑等揮發性成分釋放到車內環境,造成空氣污染。由于汽車空問窄小,車內空氣量本就不多,加上汽車密閉性好,因此汽車內有害氣體超標比房屋室內有害氣體超標對人體的危害程度更大。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簡稱“VOC”)主要包括烷烴、烯烴、芳烴、醛類或酮類等物質, 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而且部分已被列為致癌物,****環保標準中將其定義為標準狀態下沸點小于或等于250℃的有機化合物。
VOC 含有苯等致癌物,會抑制人體的造血功能,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濃度過高時,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的癥狀,輕者頭暈、頭痛、惡心、乏力,意識模糊,重者昏迷以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事件聚焦:
2003年12月,北京盧**生購買某品**汽車后出現脫發、流眼淚等“甲醛接觸反應”,將經銷商告上法庭后勝訴,獲得補償。
2004年3月,上海朱**生購買某品**轎車后,其孫子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2004年4月2日,北京李**生以妻子因“新車苯中毒致死”而狀告某品**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和汽車廠商。
2012年9月,有媒體曝出300名車主集體投訴某品**汽車甲醛超標事件。
2013年底,王**生在4s店買了**輛房車,價款148萬,車內異味太重,經檢驗,該房車所有被檢項目都超標,其中甲醛指標超過了5倍。
2015年03月14日,20個批次車內裝飾用品樣品中有13個檢出甲醛,其中5個甲醛釋放量超標。
汽車VOC相關法規
歐盟于2005年制定的《有關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定》(Reach法規)對汽車相關材料做了部分規定。
我**的VOC法規:2004年7月14日,****環??偩衷诒本┱匍_標準開題認證會,正式啟動****環保標準《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值及測量方法》的制訂方法;2008年3月1日,由****環境保護總局牽頭制定的《HJ/T 400-2007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的行業標準實施;2009年底,環境保護部公布了《車內空氣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要求》(征求意見稿),該《要求》規定了車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要求,并確定了以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作為主要控制物質;2011年,環保部與****質檢總局聯合發布《GB/T 27630-2011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標準,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實施?!吨改稀芬幎塑噧瓤諝庵斜健⒓妆?、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濃度要求。
GB/T 27630-2011是中**第**次就乘用車內空氣質量發布****標準,填補了我**車內空氣質量長期無標準的空白,使我**市場上的乘用車車內空氣質量終于有法可依。標準主要適用于銷售的新生產汽車,使用中的車輛也可參照使用。
氣味測試:
氣味(odor)泛指汽車內飾件散發出來的所有氣味,能直觀反應汽車內飾件的優劣,基于人嗅覺感官和舒適度的主觀評價。車內氣味現已成為買車族選車時的考慮因素,因此車廠要求其供應商對材料和零部件進行氣味測試,以保證車內氣味不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測試對象:汽車車廂內的材料及與乘客車廂有氣流交換的零部件或材料。
測試原理:在經過**定的溫度和氣候時效處理后,由**的氣味測試人員對被測零部件或材料進行氣味性等**判定。
甲醛釋放量測試: 注:允許0.5**評定;結果取算術平均值,并圓整到**接近的0.5**
測試原理:將樣件懸掛在**個封閉的瓶子中,瓶中裝有**定數量的水,樣件在水的上方。將瓶子放在60℃烘箱加熱3小時,使甲醛釋放出來溶解到水中。然后將吸收液與乙酸銨和乙酰丙酮混合發生反應,通過UV進行檢測。
總碳測試:
測試目的:測試汽車內飾材料有機揮發物的總散發量(用丙酮半定量)
測試原理:將樣品放在頂空瓶中加熱,利用靜態頂空原理,使樣品和頂空瓶上方氣體形成氣固/氣液平衡,頂空瓶中充滿了易揮發物質,**定量的蒸汽被運送到GC的柱子進行分析。
霧化測試:
汽車內裝飾材料如皮革、塑料、紡織物以及粘貼材料的膠粘劑等都含有**些揮發性物質,尤其在陽光照射下,車內溫度升高,會加劇這種揮發。揮發氣體在汽車窗戶或擋風玻璃上凝結,造成視線不良,影響駕駛者的視線和行車安全,有些揮發物對人體有害,會影響駕駛者的身體健康。
測試目的:可揮發性物質從汽車內飾材料上散發出來,冷凝在車內的玻璃不見(尤其是擋風玻璃)上,會減弱玻璃不見的可視度。
測試原理:將樣品放在燒杯內,利用油浴對燒杯杯身加熱,在這**過程中,材料的揮發性物質會在燒杯上方覆蓋的鋁箔或玻璃板上冷凝。利用加熱前后,燒杯口上鋁箔的重量差(G法)或玻璃板的反射系數的比值(F法)計算材料的霧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