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品擺放是影響測試準確性的基礎,需避開兩個常見誤區(qū):
-
不超容積限制:樣品總體積不宜超過試驗箱內部有效容積的 1/3,且不可堆疊過密。若樣品過多,會阻礙箱內空氣循環(huán)(高低溫試驗箱依賴風道實現溫度均勻),導致局部溫度偏差,比如靠近風道的樣品降溫快,角落樣品降溫慢,數據失真;
-
不貼箱壁 / 部件:樣品需與箱壁、樣品架邊緣保持至少 5cm 距離,避免直接接觸。箱壁溫度可能因貼近蒸發(fā)器(低溫時)或加熱器(高溫時)而異常,導致樣品局部過熱 / 過冷;同時,樣品不可覆蓋箱內的溫度傳感器(如 PT100 傳感器),否則會讓設備誤判箱內溫度,引發(fā)溫控紊亂。
高低溫循環(huán)測試時,避免直接在極端溫度間跳轉,需給設備和樣品 “緩沖期”:
-
設備層面:若從高溫(如 80℃)直接切換到低溫(如 - 40℃) ,壓縮機需突然從 “散熱” 切換到 “制冷”,負荷驟增易導致壓縮機過載報警,長期如此會縮短其壽命;正確做法是先將溫度回調至常溫(25℃左右),再啟動低溫程序;
-
樣品層面:若樣品本身溫度與試驗箱設定溫度差異過大(如室溫樣品直接放入 - 40℃箱內),可能因熱脹冷縮過快導致樣品開裂(如玻璃、塑料件),或表面結霜影響后續(xù)測試,建議先將樣品在接近箱內溫度的環(huán)境中 “預適應” 10-20 分鐘再放入。
箱門密封條是保證試驗箱 “控溫精度” 的關鍵小部件,卻容易被忽視:
-
日常檢查:每次測試前,觀察密封條是否有破損、變形、脫落,或表面附著灰塵 / 油污(灰塵會導致密封不嚴,低溫時外部濕氣進入箱內結霜,高溫時熱量泄漏);
-
清潔與維護:用干布或中性清潔劑擦拭密封條,避免用酒精、汽油等腐蝕性液體(會加速密封條老化);若密封條出現明顯縫隙(如關門后能看到光線),需及時更換,否則會導致箱內溫度波動超差(比如設定 - 40℃,實際只能降到 - 35℃),影響測試結果。
高低溫試驗箱(尤其帶濕度功能或低溫運行時)會產生冷凝水,排水系統(tǒng)堵塞是常見小故障,需注意:
-
定期檢查排水管:每次低溫測試后,觀察排水管是否有水流順暢排出,若排水變慢或不排水,可能是管道內結冰(低溫時冷凝水結冰堵塞)或雜質堆積(如樣品殘渣、灰塵),需停機待冰融化后,用清水沖洗管道;
-
水箱(若有)及時倒水:部分設備帶內置冷凝水箱,需每天檢查水位,水滿后及時倒掉(避免溢出腐蝕設備內部電路),且建議加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普通自來水含礦物質,長期使用會產生水垢,堵塞水箱出水口)。
測試結束后的操作細節(jié),能延長設備壽命并保證下次測試準確:
-
先降溫再開門:高溫測試(如 60℃以上)結束后,不可直接打開箱門,需先將溫度降至常溫(30℃以下),再開門取樣品。突然開門會讓箱內高溫氣流外涌,可能燙傷操作人員,同時冷空氣進入會導致箱內元器件(如加熱器)因溫差過大受損;
-
清潔箱內殘留:取走樣品后,用干布擦拭試驗箱內壁和樣品架,清除樣品掉落的碎屑、油污(如測試橡膠樣品可能殘留油分),若有頑固污漬,可用少量中性肥皂水擦拭,再用干布擦干。殘留雜質長期堆積會滋生細菌(尤其高濕測試后),還可能影響下次測試的溫度均勻性